您当前位置: 教研教改 > 详情

化学教研室“新双高”文件精神学习研讨会

发布日期: 2024/09/25 00:00 点击量: 213


会议旨在深入领会新双高文件精神,同时教研室成员聚焦《无机及分析化学》、《有机化学》、《仪器分析》等课程,明确化学教研室在学校新双高建设中的定位与任务,从外聘教师上课及日常管理、校企合作教材编写、课程建设、教学方法改革、课标、实训指南更新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,为化学专业在新双高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。

image.png

一、“新双高” 文件精神学习

首先,教研室主任何燕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,并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和研讨“新双高”文件精神。

二、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

接着,教研室成员从“五金”建设角度出发,分析外聘教师上课及日常管理、校企合作教材编写、课程建设、教学方法改革、课标、实训指南更新等五个方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,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,为化学教研室的发展建言献策。  

  1.外聘教师上课及日常管理问题

  现状:教研室仅有一位外聘教师,存在跨学科、跨校兼课任务繁多、教学质量缺乏有力的监督与评价机制、日常管理不规范、教学资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。

  整改措施:优化外聘教师选拔机制,考虑发展多位外聘教师,确保教学质量;定期实施教学观摩和反馈系统,及时调整教学方法;将评价结果与薪酬待遇等挂钩,激励外聘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;加强与外聘教师的沟通,要求外聘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资料管理要求,认真准备教案、课件、作业批改等教学资料,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,确保日常管理的规范性。

  2.校企合作教材编写问题

  现状:教研室目前老教师和兼课教师居多,新进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重且资质不足,教材编写停滞不前,存在教材形式单一、教材编写团队专业性不足、缺乏实践指导性、企业参与度不足、教材更新不及时。

  整改措施: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,吸纳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教材编写,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更新,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性;增加真实工作任务和典型案例,强化教材的实践指导性,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;鼓励年轻教师参与企业实践,以实际经验反哺教学。

  3.课程建设问题

  现状:教研室已建设《医用化学》、《仪器分析》两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并将于十一月验收,但《有机化学》、《分析化学》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尚未推进,课程资源库建设尚存在不足:资源的种类不够丰富,仅涵盖了部分课件、教案和少量试题,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及实验演示视频等资源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有限,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也较为单一。

  整改措施: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课程资源库,加强课程思政元素的整合;调整课程设置,与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对接;更新教学内容,引入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标准。

  4.教学方法改革问题

  现状:存在集体备课不充分、项目化和模块化教学落实不到位,以及满堂灌式教学的问题。

  整改措施:加强集体备课的规范性和实效性,鼓励教师开展推广项目化、模块化教学,鼓励教师采用翻转课堂、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,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。

  5.课标、实训指南更新是否对接行标、省标、国标的问题:

  现状:课程标准和实训指南更新不及时,与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不同步。

  整改措施:建立课程标准和实训指南的定期审查和更新机制,确保与行标、省标、国标的一致性;加强与行业组织的合作,深入调研产业、岗位需求,获取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和标准动态,优化课程设置,紧密结合专业特点,突出专业特色,提高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融合度;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,及时引入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标准,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。

本次会议通过对《无机及分析化学》、《有机化学》、《仪器分析》课程在以上五个方面的讨论,教师们对课程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教师们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、相互启发,增强了化学教研室的团队协作意识,有利于今后共同推进化学专业的各项建设工作,并针对每门课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,如优化课程结构、编写校本教材、加强师资培训、更新实训设备等,为化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路。


撰稿人:何燕

(一审:陈旭倩  二审:刘现芳  三审:周健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