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 教研教改 > 详情

公共基础课部科研三年规划 2021年-2024年

发布日期: 2022/09/27 00:00 点击量: 2912


公共基础课部科研三年规划

2021年-2024年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学院梁忠厚副院长在科研会议上作的题为:《仰望星空 我院“十四五”科技创新思路----为“学校升本我光荣,我为升本做贡献”提高科技支撑》的重要讲话为指导,实施“三高四新”与“生态强省”战略,集聚创新资源,加大研发投入,协同创新、跨界融合,形成合力,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。结合公共基础课部实际,坚持教研、科研相结合,形成一种有效运行机制,打造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,以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,促进公共基础课部各项工作和谐发展。为促进学院“双一流”专业群建设,为“专业升本、学院升本、学士学位点申报”固本强基,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现状分析

1.公共基础课部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、科研能力较强、工作态度敬业的教师队伍,是实施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。

2.公共基础课部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,具有不断更新观念,增长知识,提高专业能力的强烈愿望,是科研工作的内在动机。

3.公共基础课部有推动科研的一系列措施,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。

存在问题

1.如何以“科研”引领部门发展,使科研成为学生发展的有力支持,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,部门提升品质的重要力量,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
2.教师以科研为乐、以科研推动教学的科研境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,从被动的科研状态进入自觉的科研状态仍然是一项重要工作。

3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。需要不断构筑科研共享平台,展示推广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,将优秀科研成果转换成部门教育改革的现实生产力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三、发展总体目标

经过三年的努力,科研队伍日益壮大,科研机制日臻成熟,科研成效日趋显著,努力使公共基础课部科研水平进入我院的前列。

1、优化科研功能,实现科研兴教的总体目标。围绕“科研为学院发展决策服务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”的两大任务,进一步健全科研网络,不断创新研究体式,着重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,使课题源于教师教学的实际,科研贴近教师的教学生活。

2、完善主动高效的科研体系,形成自主发展的科研新格局。健全和完善以项目推动、过程评价、成果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研究体系。

3、培养大众化的科研力量,全力提升科研质量与水平。引导教师积极投身科研,在培养一支有能力承接市级课题、国家课题的专业科研队伍的同时,着力培养以解决自身教育教学问题为目标的大众化科研力量。不断扩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领域,提升教师参与科研的水平。

四、工作重点

一个中心: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;

两个基本点:科研工作为学生发展服务,为教师成长服务;

三个结合:科研工作与教研相结合、科研工作与管理相结合、科研工作与工作实践相结合;

四个探究:科研工作在学习中探究、科研工作在教学中探究、科研工作在论述中探究、科研工作在总结中探究。

五、具体措施

(一)完善管理机制,提高科研效益

进一步健全以项目推动、过程评价、成果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科研管理机制,规范科研工作,强化科研过程管理,营造崇尚研究的科研氛围,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,不断提高学校科研质量与科研效益,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。

(二)深化项目研究,促进学校发展

以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为目标,以“点面结合”的方式整体推进科研项目,引导教师多维度多层次地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,促进主动和谐发展。

1、树立教、科研相结合,科研促教研的观念以及教科研的服务意识,防止科研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。科研既植根于教育教学实际,同时又推动理念的转变、教改的深化。

2、做好课题的申报、研究、结题、推广工作,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,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,争取拥有6个以上省厅级级课题。在课题立项后做好过程管理,不定期进行检查,组织中期论证,积累档案资料,落实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。

(三)构筑互动平台,提升科研水平

构筑科研展示平台、科研交流平台,营造科研氛围,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。

1、科研展示平台。以部门二级网构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展示平台,使其成为展示教师科研成果重要平台。

2、科研交流平台。以科研讲座、教学论坛、专题研讨会、网络论坛等活动为内容,构筑科研交流平台,在交流、学习、评比中实现共同提高。

(四)加强队伍建设,提升科研能力

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有机结合,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科研引领作用,培养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,不断提升部门的整体科研能力,着力培养以解决自身教育教学问题为目标的大众化科研力量,打造层级化的教育科研队伍,不断扩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领域。

总之,我们要以时不待我精神,深化科研机制体制与管理改革,推动构建“人人有专业群,人人有方向,人人进团队”良好局面,为学院升本供献我们的科技支撑。